疫情期間宅在家閒閒沒事整理照片,發現這篇去年八月參觀台中纖維工藝博物館的紀錄。
1.↓這是在二樓的常設展,展現館內珍貴收藏。
2.↓『徑』-將織布機的工具「筬」作為整個作品結構核心,讓纖維從其縫隙中互相牽引、放射或拉鋸,形成山勢與路徑。
3.↓『執著』以瓊麻絲、絲瓜絡及構樹皮纖維,以綴織、纏繞技法構成。體現台灣人的草根與韌性。
4.↓取一張畫紙,自由塗繪出紋飾花樣,完成後置於掃描器下,美麗的圖案將會呈現在人體模型上。
5.↓
6.↓台灣原住民文物(泰雅族北勢群)-長袖長衣.
7.↓左邊是刀飾帶,右邊額飾帶,右後是麻布。
8.↓苗族文物
9.↓漢民族文物. 五毒是指蜈蚣、毒蛇、蠍子、壁虎和蟾蜍。衣物繡上五毒是希望以毒攻毒,讓孩子百毒不侵平安長大。
10.↓泰雅族織布機.
11.↓泰雅族織布用具.
12.↓『天上人間』-運用釘線繡、輪廓繡、盤金繡、長短針繡、結粒繡、緞面繡等多種刺繡針法,且配色細膩。以中國傳統龍鳳圖紋,象徵人間對美好事物的祈望。
13.↓『流金』-和服的緙絲腰帶,構圖來自京都金閣寺內的四季圖,包含松、梅、櫻花等。
14.↓手工刺繡的絲線及基本針法.
15.↓直立式四片綜木織機.(簡易的編織機具、輔助手工刺繡)
16.↓繡線繞在線軸上.
17.↓大甲藺草編織機.
18.↓轆轤式織蓆機.
19.↓大甲藺草編織品-草帽、提袋。
20.↓大甲帽蓆起源於清朝末年。因帶有特殊的清香味,且具有吸溼、除臭、抑制黴菌的效果,在炎熱潮溼的夏季裡很受歡迎。曾經外銷至香港、日本、東南亞、美國等地,創下台灣五大外銷產品之一的輝煌成績。1981年被塑化產品取代而式微。
不知三級警戒何時結束,這段時間所有展館都關閉。只能回味去年的參觀紀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