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年前,一群客家人輕裝便旅,為了找尋一片新沃土,不畏風浪、辛勞,輾轉來到大武山下的屏東平原〜
1.↓初次到六堆客家文化園區,一入園便被碧綠青翠的美景吸引,直直走入林中,忘了先去展室了解文化背景。
園區位於內埔、長治及麟洛三鄉交界處,佔地約30公頃,定位以展示臺灣客家文化、常民生活體驗為主軸。
2.↓造景藝術『移』
3.↓
4.↓特展室、兒童劇場、環境教育研習教室…
5.↓『六堆運動會特展』展示中。
清代先民渡海來臺開墾,為抵禦外侮自發性的組織民團,逐漸形成六堆的堆制。昔日保家衛鄉的「六堆」組織現今演變成運動健身的團隊。藉著運動競技延續客家人團結的精神。
六堆聚落的地理位置分別是:左堆-佳冬、先峰堆-萬巒、右堆-美濃、後堆-內埔、中堆-竹田、前堆-麟洛。
6.↓園區內植物百百種.
7.↓礱間-稻穀變成白米的加工場所.原為「歸來碾米廠」由百年碾米廠的第三代傳人─施信德先生捐贈。歷經浩大的拆卸、修護工程,於民國98年移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內重建完成。
8.↓內部展示.(另有二台傳統式礱穀機,因空間小無法拍出全貌)
9.↓礱間側面.
10.↓有碾米廠當然得有稻田.
11.↓菸樓-菸草從翠綠肥厚變成黃金輕薄的乾燥室。來自屏東縣高樹鄉梁堃和先生的捐贈。
12.↓菸樓正面.當日正值展示內容更新暫停開放.
13.↓田園餐廳後面池塘.
14.↓30公頃的園區分成幾個區塊,走到忘我,不知身在何處。只記得有一區大群蝴蝶在身邊飛舞。
15.↓
16.仿鍾理和故居門樓.
17.↓
18.↓兒童遊戲場沙坑區.
19.↓玩沙之後當然要洗澡啦~哈哈~
20.↓行政大樓一樓,有常態展介紹六堆的歷史、地理、文化、藝術…。我在園區流連太久,以致於沒時間詳細看。
21.↓店舖之一.沒時間進去看,下次再來看仔細。
園區有單車出租,可以較快速逛田園。不過我喜歡慢慢走、隨手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