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莎莉幼年家貧沒吃過點心零食,基於得不到特別想望的心理,對於當時所見的零食點心一直牢記在心。那時有小販挑擔或推著推車穿梭在巷弄間叫賣,「麻薏」便是其中之一。推車上放一口大鍋、底下一個爐子、枱面擺幾只陶碗。看過鄰人來吃,綠綠的湯也不知什麼滋味。

婚後兩~三年,有一天先生從鄉下帶回一把麻芛,讓我瞧瞧是不是記憶中的麻薏。我哪懂啊~ 拿去給老媽看,沒錯,就是它。經過煮食更確定台中的麻薏就是婆家種的黃麻芛(ㄨㄟˇ)

1.七月末在絲瓜棚旁邊發現麻芛植株,採一些嫩芽葉回家試煮。(從前種過,以後每年春天自己再長出來,並沒有刻意照顧.)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1.JPG

2.↓麻芛葉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2.JPG

3.↓先洗去沙土再以清水揉搓,這時葉子變皺、水變墨綠色。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3.JPG

揉搓的用意是要將葉片與葉脈脫離並去掉苦味,從前種黃麻芛是為了製作麻布麻繩,黃麻都得留得很老,所以葉子很粗也很苦,但今日採的都是嫩葉,所以無法搓分離只是搓皺。

4.↓事先煮好甘藷湯.(甘藷=番薯=地瓜)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4.JPG

5.↓倒掉墨綠水,將麻芛葉及魩仔魚加入,水滾轉小火煮3分鐘即可熄火。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5.JPG

6.↓黏黏的口感像是薄薄的勾芡,有地瓜的甜味和魩仔魚的鹹味,完全沒有苦味。沒喝過的格友可以想像一下莧菜魩仔魚湯。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6.JPG

搓皺的麻芛葉經水煮又伸展成平滑狀,可見麻芛韌性很強。

7.↓麻芛的花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7.JPG

8.↓近拍麻芛花,花徑約0.5公分。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8.JPG

9.↓一個月後再回鄉拍麻芛果實。(9月初)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09.JPG

10↓近拍麻芛果實,成熟果約一元銅板大(直徑2公分)

麻芛甘藷魩仔魚湯0010.JPG

麻芛湯很好喝,稀哩呼嚕一下子喝掉一大碗。隔幾天又煮一次沒加魩仔魚也很好入口,消暑退火呢~

先生說小時候有鄰居種黃麻芛,小朋友常去幫忙,將姆指粗的莖搓去多餘的組織,留下長細絲狀物便是纖維的原型,交由工廠進一步加工做成繩子或是紡織布。

台灣種植黃麻最多的在台中市南屯地區,日據時期為包裝蔗糖運往日本,因此鼓勵人民種黃麻製成麻布袋。目前南屯區特別設一間『麻芛文化館』以保存在地文化。

arrow
arrow

    莎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