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末在台中纖維工藝館看到『認識古蹟日』活動海報,所以十月中安排中區周邊踩點。有些地方以前去過也貼文了,就不再重複。
1.↓台中火車站前的綠川原名「新盛溪」,於1912年更名,是日據時期臺中「小京都」計畫中的亮點河川,小小一條新盛橋(現中山綠橋)是當時臺中八大夜景之一。
2.↓
3.↓中山綠橋於1908年完工啟用,2004年公告為歷史建築。
4.↓莎莉小時候常在這一帶玩樂嘻戲。
5.↓
6.↓綠川旁邊赫赫有名的宮原眼科,建造於1927年,1945年日本戰敗,宮原眼科變成了臺中衛生院,九二一大地震後成了廢墟。經「日出」蛋糕經營團隊修復,打造成為賣伴手禮的名店。莎莉不喜歡它現在的樣子,頭上戴個深藍色帽子很滑稽。
哥哥的小學老師住這附近,一位胖胖壯壯的男老師卻取名「陳○蘭」,因此印象深刻。
7.↓店舖走廊.
8.↓全安堂. 磚造紅牆白飾帶「辰野式樣」建築,興建於1909年,最早是藥鋪,販售進口藥品、民生用品等。之後是魏清海太陽餅老店。現在臺灣太陽餅博物館。
9.↓可以從窗口欣賞現場製作太陽餅,也可以參加糕餅DIY,品嘗古早味美食、認識古老建築。
===== =====
10.↓臺中市役所創建於1911年,是臺中首見的鐵筋混凝土建築,也是舊城區中最耀眼的指標建物,更是日治時期全臺最華麗之市役所。民國91年登錄為本市歷史建築.
11.↓上次來時還在整修,今已修復改經營餐飲。
12.↓台中州廳.民國108年公告為國定古蹟。整修中不開放,以下照片是2014年拍的。
13.↓臺中州廳1912年動工,1913年完成第一期,經歷四次擴建,於1934年完成現行規模,由日人森山松之助設計。臺中州廳管轄臺中市、彰化縣及南投縣地,臺中市役所才是當時臺中市政府。
14.↓臺中市政建設歷史始於清末劉銘傳主政時代,在此建有一座全臺規模最大之臺灣府城池。日治時期於大正年間開始分期新建臺中廳廳舍,以此區做為發展基地,由外向內、由東向西逐步拆除清代衙署以建設近代新式官署。
15.↓
16.↓
===== =====
17.↓興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的臺中放送局。
18.↓二樓的陽臺外側,有著7個白色的紋飾,中間三個明確地寫著「B C C」, 其餘4個紋飾則結合了臺中市市徽與中國廣播電臺的商標。
19.↓這座石燈籠最早被發現的地點是在臺中公園,後來因故搬遷到臺中放送局現在的位置上。
20.↓1935年5月11日正式開播,是日本政府為發展廣播事業,作為全臺廣播中繼而設,同時也是臺灣的第三個廣播電臺。1998年自廣播業退役,2002年登錄為臺中市歷史建築。
21.↓入口. 內部有文創小物販售,也提供場地租借藝文展覽,另有一間飲品店。
22.↓瑩幕正在播放台中的歷史文化,牆上展示有關台中歷史演變的照片。
23.↓舊有的管線溝槽放入燈飾,蓋上膠合強化玻璃,玻璃上畫著放送局的歷程簡介。
放放局是我今生首次造訪,以前來水源地(放送局所在地)都是看台灣省運動會。那時活動少,省運會期間觀看運動賽事成了市民最開心的休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