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住在火車站前的第一市場巷弄內,小學就讀台中國小,上學的日子往返都要爬天橋越過火車站。對火車站有特別的情感。
1.高齡103歲的第二代車站,蒼老疲憊的矗立著。
1905年第一代木造平房車站「臺中停車場」竣工。1917年第二代車站「臺中驛」完工,車站主體為紅磚造,屋頂為洋式木構造銅板瓦,月台則為鑄鐵構造,與總督府(今總統府)同屬「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」。
2.↓新車站.於2016.10.16日通車。樓高三層、地下一層,三樓為月台,二樓售票窗口與候車室,一樓有四線公車及計程車排班。
3.↓那天從一樓經過沒看見公車、計程車,倒是不少躺平的街友。(莎莉膽小不敢直接拍街友)
天天跨越的天橋因老舊早已拆除,改建一座地下人行道,隨著新車站完工地下道也廢除了。第一市場因火災毀壞,改建大樓-名為第一廣場。不知何故現在稱為東協廣場,裏面店舖大多賣東南亞貨品。
四處逛逛尋找腦中那一丁點記憶。
4.↓我定點站立,這是新站東邊出口。
5.↓向北望去是統聯與國光客運轉運站。
6.↓向東則是傳統市集,這條街叫新民街。
7.↓背後建築是台鐵第一貨物倉庫。
8.↓非常熱鬧的市集,且物美價廉。(隔兩天在台南買筍子一斤60元.嗚~)
9.↓左上圖是菜頭粿.左下紅杮一盒裝6個,三盒18個才50元,這哪夠本啊~ 蘿蔔、高麗菜、地瓜都只有台南的50~60%價格。難怪人潮洶湧!
10.↓雞鴨魚肉樣樣有,沒有夾雜服飾類,單純食材類。
11.↓新民街59號.裏面放置大型冷凍櫃。
從51號~79號共15個門號7間倉庫,都是台鐵舊倉庫,現已被列為歷史建築。
12.↓特意在下午市集結束後,來看看歷史建築。
13.↓根據保麗龍盒上所寫「早上4點後請勿停車」,這市集很早。圖中右上角拍到一點點車站新建築。
14.↓中間紅磚建築即是有名的台鐵8號倉庫,目前為置物箱出租店。右邊這間是10號倉庫,目前是機車出租店。兩棟都是歷史建築,很懷疑將來要如何整修? 背後是轉運站兼賣場-三猿廣場。
小時候建國路有幾家小吃店,師傅炒菜鍋鏟撞擊聲夾著吆喝聲,氣氛熱烈。有一家賣蛇湯的店,門口擺鐵籠關著蛇,每次經過都要用手擋著眼睛。
南京路北側圍著高高的圍牆,除了門口站哨憲兵沒見什麼人影,那是日據時代即有的干城營區。南京路南側有一間鋼樑廠,裏面整天傳出大型機具的聲音,多次從木條圍牆斜縫窺探,什麼也見不到。長大才明白,那是台鐵所屬專責維修鐵軌、鐵橋。
干城營區成了多家客運的停車場,鋼樑廠遷往烏日只留一棟辦公大樓。
15.↓現在南京路上--左上國軍英雄館.其餘三張軍用品店.
===== ===== =====
16.↓這兒是光復路.近午時分欲到成功路巷弄覓食。巷子連接中正路,從前屬於第一市場範圍。
17.↓印尼料理我恐怕難適應.
18.↓ㄝ~怎麼是這樣…? 全是看不懂的外國文字。店主及顧客也都是外國人。
19.↓寫幾個中文台灣人也許會去光顧。
20.↓小吃攤、髪廊也都是外國文。
21.↓看不懂什麼水果,竹簍裏裝的是凱特芒果,盒裝的不像芒果。匆匆拍一張,攤主(外國人)停止聊天回頭看我,嚇得我快逃。
===== ===== =====
22.↓綠川西街也都是外國人.
23.↓整治後的綠川成為市民散步休閒的水岸廊道。
戰後許多外地人湧入臺中市討生活,沒有居住空間只好胡亂搭建在綠川沿岸的堤防上,為增加房子深度,後段以鐵架或木條架在河上。
24.↓令人懷念的綠川舊模樣。童年常和姊姊到河邊嬉戲、撿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