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延平郡王祠南側設有一間「鄭成功文物館」,為典藏與特展之用。典藏府城民俗文物約有2000餘件,「鄭成功文物」10來件。特展為其重心,主題多與鄭成功有關。免門票、冷氣超涼。
1.↓先到一樓參觀「契紙非凡-南瀛古文書特展」(至10月1日止)
展覽分為「竹仔街陳海古文書」及「六甲曾家古文書」兩個區域。藉由古文書中白契、紅契、典契、執照、丈單、人身契…等,帶領大家回到300年前的臺南地區,認識各族群的生活軌跡。
2.↓益聲商店位於今民權路二段152號,是清朝及日治時代很有名的商號。專營五穀雜糧、南北雜貨、金錢借貸、土地買賣等。
3.↓「益聲號」內部
4.↓清光緒21年(1895年)乙未割臺,彼時臺灣的官員若欲內渡返回清廷,在進出關防時均須持有護照以證明身份。本文件為內閣中書施士洁所持有之護照,上有安平海關之戳印。
5.↓執照=現今的收據.以下兩張都是佃戶向業主繳納糧租,業主給的收據。
6.↓展場一隅,仿城門佈置。城牆上一首『臺灣竹枝詞』為郁永河作
雪浪排空小艇橫 紅毛城勢獨崢嶸
渡頭更上牛車坐 日暮還過赤嵌城
7.↓中間列寫1200~1500文=1500臺幣,右下長工工資1200文=3500元臺幣。很奇怪喔~
8.↓糧戶執照是地方政府發給業戶的完稅證明.
9.↓清代人民向官府申請許可,或承官府諭示發給墾照(即開墾執照,又稱墾單、墾諭),再進行投資招佃開墾者稱墾戶、墾首,等土地墾成陞科(註1),在法律上取得業主資格,稱為業戶或業主。業戶執照會註明地點、範圍及應繳稅額。
10.↓清朝及日治時期台南市米街(現今稱新美街)是最早開發的商街,以下是當時的器物、文書。
11.↓展場一隅.一張張的古文書隔著玻璃看起來眼睛滿吃力的,還好沒什麼觀眾,且展場涼快舒適。
12.↓展場一隅.
13.↓古傢俱.最左邊是洗面架、左二是梳妝台。
14.↓左右連保證. 清光緒21年(1895年)乙未割臺,當時駐守臺南的義軍統領「欽命幫辦臺灣防務」劉永福,為杜絶府城內民眾與日軍裡應外合,發給左右連保證,用以給民眾收執及提供官方辨識的證件。內文明訂「如有不法之人窩藏或左右隣知而不報者,倘奸細破案即照軍法斬首示眾。」透過該文物可窺見當時府城風聲鶴唳之氣。
15.↓台南官銀票壹大員券. 光緒21年(西元1895年)閨五月,乙未之後,臺灣民主國成立,劉永福將軍駐守臺南,領導南部臺灣民主國。當時抗倭軍興,庫銀用罄,為採一時之權宜,乃設官銀錢票總局,在臺南發行官銀票流行通用,以籌軍餉,孤軍得以抗拒日寇大軍達四月餘之久。此段出處http://my.so-net.net.tw/taiwannote/newpage1.htm
16.↓立認罪過書
光緒年間,少女阿梅為婢後遭少爺侮辱,被強迫墮胎且酷刑伺候。阿梅因雙手受刑無法蓋手印遂改採腳印。白紙黑字顯現血淚斑斑的故事。
(註1)升科,明清定製謂開墾荒地滿規定年限(水田六年,旱田十年)后,就按照普通田地賦則納糧。科,科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