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前的夏天到北部旅遊,野柳原也是計畫中的景點,可是前一天氣象報告,颱風即將來襲,只好放棄。

 

此後心中老惦記著野柳。去年媒體報導大陸遊客在『女王頭』刻字,更讓我迫切的想去一親芳澤,深怕去晚了,見不到女王。

這天南部風和日麗,北部卻陰雨綿綿。抵達野柳時竟然風雨交加,一支小陽傘被風吹成陽傘花。還好半小時後風停了,雨勢也變小了。


媽祖洞
位於第一區與第二區中間,是一個規模較小的海蝕洞,當地人稱之為媽祖洞。約兩百年前,一名漁夫在野柳採紫菜,發現海蝕洞內有一道曙光,漁夫好奇便前往觀察,發現一尊媽祖神像。因為當時野柳居民貧困,無法建廟供奉,於是便找一顆蕈狀岩的凹洞供奉媽祖神像以供居民膜拜。

野柳地質公園裡有180多顆外形似香菇的蕈狀岩,由於岩石密度及成分不同,上部鈣質結核較硬,下部砂石較軟,受自然風化及侵蝕作用,形成頭大頸細的地景,野柳地標「女王頭」就是經過數十年的演化,從無頸期、粗頸期到目前的細頸期,隨著頸圍逐漸風化縮小,一旦無法負荷頭部重量,就可能斷落。

想拍張女王的獨照,苦苦等候未能如願。因為大家都搶著和女王合照。


女王頭風化速度加快後,野柳地質公園積極尋找女王頭分身,希望塑造新地景。1月20日園內新崩落的蕈狀岩,外形像極了年輕版的女王頭,引起遊客的參觀熱潮。

野柳地質公園舉辦蕈狀岩「我是誰?WHO AM I?」命名活動,目前有「野ㄚ頭」、「俏皮公主」、「戰神雅典娜」等。結果將於四月三日揭曉。

這就是新發現的、類似女王頭的蕈狀岩。她會成為野柳的新地景嗎?


薑石
岩層中含有不規則結核,當結核周圍較軟的質地經侵蝕後凹下,使得較硬的結核露出地表,接著再經風與海浪侵蝕,形成飽經風霜的粗糙外表。薑石表面縱橫交錯的紋路,則是當結核還深埋在地層中時,因地殼擠壓所造成的破裂面。這些類似老薑根節的紋路,在地質學上稱為「節理」。因粗糙的外表,再加上灰中帶黃的色澤,與做菜用的老薑十分相似,所以稱做薑石。


冰淇淋石
因岩石上部的結核含有較多碳酸鈣不易被風化,而頸部由砂岩構成較容易受風化,因此差異侵蝕的結果,形成造型奇特的奇石。若從海岸面對山壁的方向看,就像炎炎夏日中最受歡迎的冰淇淋,但從山壁面對海岸的方向看,冰淇淋石瞬間變成了E.T。

莎莉拍的角度介於二者之間,所以既不像冰淇淋石也不像E.T。我覺得蠻像棒球手套,你說呢?


花生石
岩層中形狀特殊的結核,經過海水侵蝕後,而突出於海邊,由於其外型如同花生,故被稱為花生石。


這是「象石」嗎?沒看到標示。



漁夫不懼天氣惡劣,仍下海採紫菜

前方是海蝕壺穴

海岸岩石表面原本就有一些因差別風化而產生深淺不一的凹穴,當海水挾帶著石粒進入凹穴,石粒受到海水的旋轉帶動,與凹穴內部產生摩擦,不停地向下以及向四周鑽挖,伴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,於是凹穴日漸擴大加深,成為一個深井似的海蝕壺穴,因此在海蝕壺穴中通常都會有石粒的出現。

 

此篇於2010/04/08榮登雅虎精選

感謝格友熱烈回應,您的支持使我有信心繼續經營部落格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2) 人氣()